Dec 23 2009

[转载]以习惯对抗虚无

Category: 乱up当秘笈ssmax @ 13:45:14

转载博文一篇,共赏一下

本文由Yurii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乱象,印迹

 

“无聊!”,这是最近听得比较多的抱怨——上班累的半死,回来好像精疲力尽,又没什么爱好,尽管想干点什么,总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无从下手……
其实,这算不上个人的问题,看看一百多年前波德莱尔淋漓尽致的描述,你就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状态:

(大意)
上帝一年三百六十五次赐给他沉重的一天
……
魔鬼在他身后驱赶:生活!继续生活!

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光靠哲学是不行的,思辨往往失之空洞,缺乏坚实的内容;依靠外界压力也不行,如果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压力只能带来更深重的虚无和枯燥;依靠等待更不行,等待太过消极,如果我们“等待”的事件(尽管很多时候不明白它是什么)迟迟不发生,等待就只能突然浪费时间,一无所获。
对抗虚无,我的经验是:习惯。这里说的“习惯”,不是habit(习性),也不是custom(风俗),而是routine(常规)。

先来讲个小故事吧。我的一位朋友,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现在美国攻读Ph.D。一次聊天,他很高兴地说起,自己最近终于做成了一件事。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哪?”
原来,是睡觉前刷牙。
这位老兄从小忙于学习,经常用功到很晚,然后匆匆歇息——万籁俱静,倦意绵绵,这时候刷牙再睡觉,简直成了一大难题,而他也就屡屡败下阵来,给自己找个理由,径自睡去。直到大学念完,仍然没有养成睡前刷牙的习惯。终于有一天下决心,痛改前非,每天临睡,哪怕再困再累,也要督促自己一定要刷牙。如此坚持了数月,无意间发现,刷牙已经成了习惯,也就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不刷牙,就会觉得别扭,再也不用挣扎、辩论,说服自己去刷牙了。

回到虚无感的问题。几十年前,胡适先生就开过药方:1.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3.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先生说的非常好,非常有道理,但仍有朋友觉得做起来很难——我有兴趣,但确实太累了,确实没时间……
我相信,累是自然且当然的,大家都很累。累的时候,是否还有精力去干点别的——譬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疲劳程度,和这些事情需要的精力,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己的意愿程度,或者说,意志。
而意志,很多时候不是兴趣能够支撑的:“我很有兴趣,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知道如何把兴趣提升到能支撑意志的程度,但我知道,培养习惯,能够支撑意志——如果“干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必须,成为老一套的日常事务,做与不做,其实是不需要太多考虑,也不需要太多理由的。
李笑来老师《为什么大家都努力,最终却有更多的人不成功?》里提到:

实际上,学习永远是无本万利、稳赚不赔的活动(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事儿实在难以争论)。很多人习惯于在行动之前一定要问一个“做这事情有什么用?”尽管这本身通常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学习的时候问这个问题就很可能是不明智的了。最终有成就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永远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对学习“永不厌倦”,在求知的路上一向懒得问“学它有什么用?”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永远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其实也是一种习惯:求知已成为生活的惯性,你甚至可以不用反思,不用怀疑,也不用去想太多意义,只要循着这惯性,一路前行,就足够了。

努力培养些好的习惯,某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远离虚无,也不再需要理由,不再需要挣扎。就好象那位老兄,一旦刷牙成为习惯,根本找不到,也不会想到要找不刷牙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