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 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以上所有基本都只是西方人对欲望的解释,以下是一篇《论欲望》,更加详细的阐述了欲望在古今中的含义。
《礼记》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佛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有自己的欲望。有时候我们也说“欲望”“情”“感情”“冲动”。这些都是我说的欲望。
我所说的欲望,是指人所有行为的动因,所有由于人天生的生理本能所产生渴望、需要和冲动,都称之为“欲望”。或者说,促使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因素都是欲望,包括我们常说的欲望、感情、冲动,甚至志向等。
欲望是生命的动因,生命在于运动,能够自己运动才叫“生命”。那么,这个生命必须要有运动的愿望和动因,这就是欲望。
人为什么要有欲望?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和延续,而欲望是生命生存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是生命的本质属性。
人有各种器官,这些器官要完成一定的功能,以维护人这个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同时各种器官、组织和神经系统也会形成一个警戒信号系统,提醒人各种维持和延续生命的需要,这种提醒便是欲望。(这里稍微提一下感情,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是人“感”于外物所发之“情”,仔细分析其作用,和前面并无二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们来以食欲和性欲这两种最基本的例子对欲望进行剖析。
胃空了,体内缺乏所需要的营养了,人体内的内警戒信号系统就会产生信号,激发食欲,提醒人补充营养的需要。这样人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饿死。没有食欲、不知饥饱的人一定会饿死。“饱暖思淫欲”,吃饱了,人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满足了,接下来就会产生有更多的需要。做为延续的本能追求,性欲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这样人这个生命才有可能延续下去,不至于绝种。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些欲望,欲望为什么会那么强烈呢?我想,这应该是生命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一方面生命的本质是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生命。另一方面欲望强烈的生命才能生存和延续下去。
以人为例,食欲不好的人在进化中饿死了,性欲冷淡的人在进化中绝种了。留下来的,自然就是现在我们这些“贪吃好色”的男男女女。
食欲好说,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要解决“温饱问题”在要求吃饱的基础上。你可以追求美味,成为美食家,可以当众谈论美食,可以光明正大吃得津津有味或大快朵颐。人类还发明了各种菜系,各种菜系除了家里的厨房以外,到处都有饭馆、餐厅、酒店,川湘鲁粤,披萨牛排,来满足人的食欲。可以说,从古至今,食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尊重,并且有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基础措施。
虽然同为两种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性欲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和幸运了。一个事实是:性欲虽然在人的思想中、行为背后发生着巨大的作用,一般人却难以启齿、不敢承认。“正人君子”还以之为耻。即使明白认识到性欲是由生命自然而然产生的,不必如此忌讳,但遇到这个问题还是“放不开”。相对于食欲,可谓饱受歧视,厚此薄彼。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主要是管理难度的问题。无论从社会还是个人的角度,食欲管理都相对简单,而性欲管理的难度就非常之大了。性欲的影响大,管理难度高,没有掌握对之进行管理的有效办法,只好视之为洪水猛兽,以禁、堵为主。就好像我们可以在小溪中游乐戏水,山洪来了则要远远躲开;可以把猫养在家里玩,而老虎却只能关在笼子里一样。两者的力量不一样,可控性不一样,管理难度也大不一样,管理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实际上,无论食欲还是性欲,圣人已经设计了“礼”来对人的欲望进行管理,能够“发乎情,止乎礼”即为君子。“吃有吃相”,也就是满足欲望要依据一定的规则、程序和规矩。因此我们需要学礼、知礼,圣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当然更不能达到“君子坦荡荡”的境界了。
顺便说一句,释、道对人的欲望也都有清楚的认识并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方法,上个世纪的弗洛伊德只是又一次肯定并明白说出了性欲对人的重要作用。
那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应该如何利用、管理自己的欲望呢?
我认为既然生命的意义是生存和延续,人生的意义当然也是这两个方面,这样才是符合自然、符合“天道”的。也就是说,人生的使命就是生存、延续。具体要做到三点,其一就是孝敬父母,尊重自己生命的来源;其二是爱护好自己,好好活着,身心健康地活着;其三是繁衍、抚育好后代,让父母、祖先、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大部分人一说到孝想到的是孝敬父母,还有人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少有人知道爱护自己也是孝的体现。实际上养父母、爱自己、抚养后代三方面合起来才是儒家“孝”的要求。因此“孝”实际上体现的是生命规律的自然要求,是人对生命规律的自觉遵循。从这点看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对孝的重视了。
对于如何爱自己,好好活着这里我再多说几句。人的欲望提醒、促使人能够活下去。欲望的满足往往伴有一定的愉悦和快感。因此,满足欲望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此,理想的人生应该是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快乐地活着。
但是,由于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人的欲望往往不能够完全满足,不能满足欲望,便会产生痛苦。
另外,人的欲望不全像食欲,吃饱了欲望就消失了。更多的情况下欲望是一种正反馈,越是满足,越是产生更大的欲望,以至于有可能限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吸毒。
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欲望;或者是欲望在满足过程中不断膨胀,无法满足。这便是痛苦产生的两个根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再痛苦呢?我觉得还是需要从欲望本身的作用来入手。首先需要认识欲望是什么的。前面我们说了,欲望只不过是生命的手段,不是生命的目标。生命的目标在于生存和延续。那么,满足欲望是为生命服务的,因此而获得的愉悦和快感,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而已。按照我的定义,这种愉悦和快感当然也是一种欲望。我们可以把这种欲望看做是对人维持自己生命的一种奖励,驱动人继续去追求相应欲望的满足。但是,欲望永远是为生命服务的。
因此,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的基本目标就在于能够活下去并繁衍后代,这便是人生的第一个原则:生存原则。但是如果是痛苦地活着,人生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同时前面我们讲了,欲望满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那么,既然能活下去,就一定能从中找到快乐,增加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有人生的第二个原则:快乐原则。这第二个原则用儒家讲的话来说就是尽性,也就是说人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个性自由发展,身心健康地生活,繁衍后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个忠,首先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忠,对生存和快乐的追求(恕下文另述)。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对欲望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和管理。实际上“尽性”本身就是一种因势利导的管理原则。更详细具体的欲望管理方法,则体现在儒家“礼”的思想当中。
另外,释、道也都有自己欲望管理方法,弗洛伊德提出过性欲的“升华”,可能也有这个意思在内,这方面我没有深究。
我们大部分人日常都在工作,都在“赚钱”。那这个工作和赚钱和欲望是什么关系呢?
我的看法,工作和赚钱是为了满足欲望。
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工作本身满足欲望,获得乐趣;其二是通过工作赚钱,获得满足欲望的资源和能力。
第二点不必说明,第一点稍加阐述。
人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在交往的过程中人可以获得快乐,工作为人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机会。“人是社会动物”、“人是政治动物”、“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都是一个意思:人需要与他人交往。
交往为什么会获得快乐呢?因为可以和他人分享你的感情,获得互相之间的“同情”,并因此而快乐。
孔子说推己及人的“恕”道,“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孟子说“与人乐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以“同情心”立论,康德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说“有同情心的妖就不是妖了,那是人妖”,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人需要找到同类,需要与之分享共同的感情,需要“同情”。
举两个例子。其一: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给别人讲一个笑话,如果对方听了也笑,你会很高兴,如果对方没有笑,你则会很扫兴。其二:如果你觉得自己受了伤害,有人真心关心,安慰你,你感觉会好一些;反过来,若有人幸灾乐祸,你会愤怒。这都是“同情”或不“同情”的后果。
工作当中我们有机会和他人有共同的经历,产生共同的想法,互相理解,并因此而获得乐趣。
另外,工作也是一种游戏,人有好奇新和求知欲,又好动,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满足这三方面的欲望。“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可以当成是一边求知,一边练习、实践,乐在其中。
这样看来,人不能在工作过程中有这样的心理“等我有了钱如何如何”,实际上,关注当下,你随时都可以找到快乐,为什么要把眼光放到还没有到来来的以后呢?
一句话,不要忘了工作的目标:尽性生活,快乐工作,个性自由发展。
Leave a Reply